新办公的联合、共享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7日分享到:
回顾进入倒计时的2018年,不动产资管行业人士对于国内经济前景的判断普遍是“满怀信心的悲观”。
其中有对政策有效性的疑虑、对贸易战风险的焦虑、甚至对不动产资管未来路径的顾虑。虽然对单个企业而言未来发展是清晰的,但如何抱团穿越“L”型的探底周期,还需要行业人士共同探讨。
为此在第三届中国不动产资产管理峰会即将来临之际,睿和智库特推出“迷茫篇”系列,回顾金融、居住、办公、商业等领域的发展路径变化,寻找迷茫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在资本的主导下,市场上品牌合并、互换股权的合作案例就在大幅增加,不少二三线品牌更是开始寻找“接盘侠”,“洗牌”大潮已至。
如果说,2018年是共享办公并购年,那么这一轮热潮优客再次成为并购明星。
1、2018年1月3日,优客工场与洪泰创新空间正式完成全资并购;
2、2018年3月9日,优客工场与无界空间正式宣布合并;
3、2018年3月26日,优客工场并购Wedo联合创业社;
4、2018年7月12日,优客工场宣布并购上海共享办公社区Workingdom;
5、2018年7月23日,优客工场正式与爱特众创达成并购合作意向;
6、2018年9月12日,优客工场并购智能化办公平台“火箭科技”;
2018年10月,优客工场完成了(截止目前)最新一次并购,收购方糖小镇,继续一路狂奔。优客并购的目的也昭然若揭,即快速带动行业整合,通过同质化空间的整合,实现变相融资和规模扩张。
优客工场之外,2018年4月12日,WeWork正式宣布全资并购裸心社!按规模论,裸心社在国内只能勉强排在第二阵营,但裸心社“高颜值”办公空间,“小而美”网红的品牌属性,在业内拥有极高知名度,因此,此番合并,还是引起相关各方高度关注。但被收购时,估值缩水一半,令人唏嘘。
如果把并购也看作一种联合,行业内抱团取暖之势也是越发明确。疑问:2018跑丢了接力棒的这些企业,有多少是因为真正市场竞争导致的?还是因为企业内部战略失误,譬如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持续?而这种失误是否可以避免?
仿佛一夜之间,氪空间“冒”了出来。缘由是2018年年中,氪空间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出现在核心商圈的地铁站,覆盖地铁灯箱、出入通道、站台墙柱等重点投放位置。
众所周知,线下广告成本不菲,而且还是在这些核心区域投放,这往往只有财大气粗的企业才舍得投入,氪空间投线下广告是“烧钱”没跑了。
彼时,对于氪空间来说,最重要的是规模和品牌,大手笔的广告当然能迅速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用户认知度。或许,氪空间认为共享办公是个新生事物,多数企业与个人并没有接触到这个概念,这也是教育市场的一种手段。只是在这一轮爆发之后,氪空间的“后劲”稍显乏力,广告以及代表的“烧钱”模式效果真正有多少效果,恐怕要打个问号。
此外,坊间一直传闻氪空间为快速扩张规模,疯狂在北京、上海等地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拿项目。至少到目前,共享办公的主要经营收入还是来自于“轻资产拿项目,通过运营提升租金”,如此不惜成本拿项目,未来的项目运营,笔者不禁暗暗替氪空间捏把汗。今年6月氪空间做过一轮融资之后,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进一步融资成功的信息。
疑问:为了市场份额和估值,烧钱营销可以理解,但烧钱复烧钱,如此的非良性循环,这样的商业逻辑市场真的可以接受吗?互联网的思维是要规模,有规模才有共享,但是什么规模才能促生有价值的共享?运营者又何时才能真正从共享中获利?
2017年12月,WeWork项目落户中海国际中心,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写字楼生态面临变革的一个重要信号:过往以租赁厂房、仓库等业态翻新改造成办公室为主的联合办公,开始入驻甲级写字楼了。
共享办公对市场的传统版图有所影响显而易见,共享办公在发展初期一直以传统写字楼作为假想敌,多数品牌也认为现阶段共享办公的竞争对手是传统写字楼。
只是现在传统写字楼也开始自我更新,比如今年5月,凯德集团自创的共享办公品牌C正式上场——对内是是凯德集团传统办公的自我升级,对外也标志着传统物业向联合办公的转型迈出了第一步。
疑问:共享办公,最初的定义是一种为降低办公室租赁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传统的甲级写字楼本身就租金高企,而共享办公通过升级、服务,做出的溢价势必会转嫁到用户端(尤其是现在独立空间的兴起),这算不算一种与理想的背驰?账真的算得过来吗?
甲级写字楼原本素质就不错,共享办公的改造、升级和服务可施展的空间太小。作为运营方,自己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市场涌动、资本狂热,但唯有赚钱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客观来看,发展三年的共享办公未来可见的模式尚不明朗。
共享办公最基本的挣钱逻辑就是通过服务、创意、运营、差异化等创造出空间的增值,赚取租金的差价。但显然现阶段,单一的租金收入并不足够覆盖其运营成本,更别提盈利了。市场上普遍认为的未来可见的商业模式应是从租金导向变成流量导向,此时,空间从资产属性变成服务属性,商业模式属性从地产属性变成平台属性。特别是做平台,需要为这一类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然后有多次服务,并把它变成一种可以输出的服务模式。
疑问:行业内有个有趣的现象是,针对这种模式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命名”,从最初的联合办公到共享办公,再统一称为新办公,积极的看法是:行业一直在探索与迭代进化,另一面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普遍还处在不清晰、不明朗的状况下,那问题是,何时会清晰,给市场,也给运营者自己一个完美答卷?
2018年的共享办公行业,是热闹的,发展也在加速。在持续思考与探索后,2019年势必会迎来新的突破。